#Gary英語教室
對於即將強力推動「雙語教育」、以「全英語授課」的台灣而言,「經濟學人」的這篇文章值得大家深入探討。
這篇文章指出在「非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」中,雖然有愈來愈來學校推行「用英語為授課語言」,但相對於「用母語授課」的學習成果而言,在「用母語授課」課堂上的學生學習效果較佳,即使是「英語能力」,雖然在「用英語授課班級」的學生剛開始英語能力較佳,但在幾年後,「以母語為授課語言」的學生英文能力卻迎頭趕上,甚至還超越了。
台灣的「英語教育」一直以來的問題都是過份強調「文法」及「考試」,將英文當作「知識」來學習,而非「技能」或「溝通能力」來培養,也因此才會造成大部份人學英語這麼多年,也許很會考試,文法觀念一級棒,卻無法有效用英語進行溝通。
推動「全英文授課」時,如果「非教授英語科目的老師」本身英語能力都未達一定水準,為何要為難他們用英文授課,也為難學生用此種方式來學習其他科目呢? 這到底是學該科目的知識,還是學英文呢?
我覺得所有的家長、老師,甚至是制定教育政策的人都該思考這項議題!
對「經濟學人」2年前的這篇報導有興趣的朋友們,不妨看看下面的文章囉 (不管是中文版或英文版,現在要看完整的版本似乎都要付費了! )
【#詳細文章】:
(1) 中文版本: https://www.cw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94120
(2) 英文版本: https://www.economist.com/international/2019/02/23/more-children-around-the-world-are-being-taught-in-english-often-badly
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我是Gary,就是愛分享!
🧒We believe in English communication, not perfection.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Gary 愛分享】 有 #Line生活圈 了哦,歡迎大家用下列任一個方式加入,跟 Gary #一對一聊天:
(1) 在手機上可直接按此超連結加入: https://line.me/R/ti/p/%40garyloveshare